三妈妈育儿网

三妈妈育儿网

当前位置:  首页  > 亲子  > 儿童故事

儿童成语故事——《退避三舍》的故事

出处:三妈妈育儿网日期:2024-03-29

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,比如诗词歌赋、历史文献。其中,成语也是很值得人学习的一门学问。说到成语,有些成语我们不能光看字面上的意思去理解。比如退避三舍,如果只看这几个字,就是指后退避让很远的距离。

看到这个信息,我们很多人都会觉得,退避三舍是指害怕或者不想见某人而躲避起来的意思。事实却并非如此,退避三舍其实是指为了避免矛盾而主动退让的意思。

一个成语不仅别有深意,而且也有其故事典故。今天我们就来看看退避三舍的故事。

退避三舍的故事

《退避三舍的故事》

春秋时候,晋献公听信谗言,杀了太子申生,又派人去捉拿申生的异母兄长重耳。重耳知道了这个事后,逃出了晋国,在异地他乡流亡了十九年。

在逃亡的过程中,重耳经过千辛万苦来到楚国。楚成王见重耳忍辱负重,有王者之风,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,就以国君之礼相迎,待他如上宾。

一天,楚王设宴招待重耳,两人一边喝酒一边聊天,气氛十分融洽。忽然楚王问重耳:“如果有一天你回到晋国当上国君,该怎么报答我呢?”重耳略一思索说:“美女侍从、珍宝丝绸,大王您有的是,珍禽羽毛,象牙兽皮,更是楚地的盛产,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?”楚王说:“公子过谦了,话虽然这么说,可我待你如上宾,帮你躲避追捕,你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?”重耳笑笑回答道:“要是托您的福,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,我愿与贵国友好相处。

但假如有一天,晋楚两国之间无法避免的要发生战争的话,我一定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(一舍等于三十里),再与您交战。

四年后,重耳真的如楚成王所言,回到晋国当上了国君,也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。此后晋国在晋文公的治理下日益强大。

退避三舍的故事

公元前633年,楚国和晋国的军队果然在作战时相遇。晋文公为了实现当年他许下的诺言,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,驻扎在城濮。楚军不知道晋文公之意,见晋军后退,以为对方是害怕了,马上追击。因此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,集中兵力,大破楚军,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。

看了《退避三舍的故事》这个故事,相信我们很多人不仅仅是知道了退避三舍的意思是退让,忍让。同时也被晋文公,言必行,行必果的品格所折服。所以,退避三舍这个成语也是一国之君言而有信的见证。由此可见,成语所蕴含的意义并不是单一的。不仅是退避三舍,中国千千万万的成语几乎都有属于自己的一个故事。

而每个故事都有其历史意义。所以,成语既是说话用语,又涵盖了深刻的含义。那么我们在学习成语,或是其他的知识时,都要知其然,更要知其所以然,这才是学习知识该有的态度。

【此文*为三妈妈育儿网www.3mama.com②文章,不得自行转载,违者必追究!】

相关阅读

编辑推荐

热点关注